目錄
會寫程式真的那麼重要嗎?
雖然程式教育已經納入108課綱,108課綱也已經正式上線,但有不少家長仍滿頭問號,會不會寫程式真的那麼重要嗎?對於已經升大學,甚至進入職場的你來說,學程式對我有什麼幫助?
在回答這個嚴肅的問題前,先讓我們來說個有點老,而且不是很好笑的笑話。
如果你要把一隻鯨魚放進冰箱,需要幾個步驟? 答案是三個,打開冰箱,把鯨魚放進去,再關上冰箱。
那如果你要把一隻大象放進冰箱,需要幾個步驟? 答案是四個,打開冰箱,把鯨魚拿出來,把大象放進去,然後關上冰箱。
如果你的冰箱變大了,一次可以放兩隻動物,要放進第三隻動物時必須先清空冰箱,那會需要幾個步驟?
回顧一下我們剛做了什麼事
在上面短短的篇幅中,我們做了三件事:
- 確認目標,也就是將動物放進冰箱。
- 任務拆解,將大任務變成很多個小任務,像是開冰箱、放進動物、關冰箱。
- 規畫執行步驟,也就是流程控制。如果冰箱已經有動物了,要先清空才可以放入新的動物。
現在可以回答問題了
會寫程式真的那麼重要嗎?我認為,會不會寫程式一點都不重要,但是邏輯訓練很重要。邏輯能力好的人能將資訊拆解成小任務,釐清每個小任務間的因果與脈絡。抓脈絡的能力越好,理解能力越好,學習能力越強。
在傳統的教育中,邏輯思考能力很難教,因為沒有人可以潛入你的腦中,觀察你是怎麼想事情的。所以很多人說,寫文章是練習邏輯思考的好方法,因為書寫者必須統整腦中的想法後,透過長篇文字表達出來。
然而,除了整體脈絡外,用詞精準度也是文字表達非常重要的一環,失準的用字可能會讓正確的邏輯走味,造成邏輯訓練的成效降低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推崇以程式語言訓練邏輯能力,
因為寫程式和寫文章一樣,必須以文字記錄腦中的思考過程,而且程式語言通常有一定的語法規範,更加嚴謹,不會有用詞精準度的問題,使用者可以將更多的心力花在邏輯能力的訓練上。
有明確的邏輯就可以大量複製
學寫程式有一個相當迷人的地方,只要你寫好了邏輯架構,就可以持續的大量複製,並在程式中加入某些可調控的參數,也就是算謂的「運算思維」。
以上面冰箱的例子來說,我們可以把冰箱的容納上限變成10個、100個,或是增加判斷機制,把水裡游的放進冷凍庫,天上飛的放進冷藏。
相關文章
〈在DataCamp學Python和R語言,快速入門資料科學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