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是粗心,你是能力不足

目錄

    原始文章

    你不是粗心,你是能力不足


    大家在學生時期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:在考完試,對完答案後,發現某個自己明明有把握的題目卻寫錯了,你非常懊惱,但也只能安慰自己,「粗心嘛,下次注意點就好了,重要的是這個知識我真的懂了」。

    真的是這樣嗎?

    第一次震撼教育

    國中三年級的時候,一次理化課段考,我只差一題就能滿分。
    在考完試後第一次上課時,同學們發著考卷,教室仍處於混亂狀態。當時我坐在講桌前的位置,也就是俗稱的「公媽位」。

    老師問我,「那一題滿簡單的,你應該會啊,怎麼錯了呢?」
    我沒想太多,也沒有想太多的智慧,「不小心粗心,看錯了。」
    老師笑了笑,沒多說什麼。

    在課堂上恢復秩序後,老師開始檢討題目。
    講到一半時,他突然說,「同學啊,不要老是跟我說你粗心,在我看來,那不是粗心,那是你的能力不足,你沒有能力可以抓出錯誤。」

    我知道老師不是特別針對我,他真的是在對全班說話。
    但這句話對我造成的非常大的衝擊,多年後仍清楚記得醍醐灌頂的震撼。

   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,但不是得過且過

    這不是計較用字遣詞的問題,而是詞語背後代表的心態問題。

    當我們說自己粗心時,通常是種消極狀態,只能消極的「小心一點」,而不是積極的「檢查」。

    當我們說自己能力不足時,首先,我們接受了自己在作答的過程多少會有疏失,這無法避免;其次,代表自己「檢查」的能力還有優化的空間。
    這種方式將「作答」與「檢查」視為兩種獨立的能力,我們才能依照自己的情況作改善。
    這是「精準定義問題」的能力,有別於上的另一個高度。

    如果把粗心的推拖之詞帶到職場

    出社會後,我們有非常多的細節必須注意。
    如果你是工程師,你要用檢查能力來抓出程式的bug;如果你是行銷人員,你要用檢查能力確認商品資訊是否正確,價錢有沒有標對;如果你召開一場會議,你要先在腦袋中模擬議程,確認討論範圍,預估會議結果。

    對於熟悉的工作,我們要建立起一個Pattern,知道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,哪些地方錯了會天誅地滅,從「出現機率」與「嚴重程度」兩個指標盡可能排除所有障礙。當然,只要是人都難免出錯,但要事先將風險降到最低。

    謹慎才能保你不死。



    推薦文章

    Aron

    搭載商業思維的資料科學家,工業設計系畢業,曾任職知名品牌行銷企劃。下班後寫機器學習模型,寫網站,也寫文章。興趣是把Side Project當成創業題目來玩,把人生當成遊戲破關。

    facebook telegram

    推薦書單

    百兵 卷壹
    百兵 卷壹 ⭐⭐⭐⭐
    大人學選擇: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(暢銷增訂版)
    大人學選擇: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(暢銷增訂版) ⭐⭐⭐⭐⭐
    七侯筆錄之筆靈(上)
    七侯筆錄之筆靈(上) ⭐⭐⭐⭐⭐
    消失的國界
    消失的國界 ⭐⭐⭐⭐⭐

    發佈留言

    • * 表示必填欄位
    • 您填寫的電子郵件不會被公開
    • 請確認您的電子郵件正確無誤,當您的留言收到新的回覆時,我們會寄送通知信件給您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