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耳朵借我》我用故事還你 | 書評

目錄

    原始文章

    《耳朵借我》我用故事還你 | 書評


    馬世芳
    新經典文化,2014
    評價 ★★★★★

    我很喜歡聽馬世芳、李宗盛、羅大佑這些音樂人說話,聽他們說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;聽流行音樂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政治歷史;聽那個歌詞中不只小情小愛,不只市場導向的年代;聽音樂圈的黃金時期;聽九〇後的我們來不及見識的盛況。

    有一次,老爸跟我說,「看現在的流行音樂什麼樣子,哪像以前的民歌,很多是用詩下去改編,那氣質完全不一樣。」語氣中帶著點驕傲,帶著一種你沒見過世面的優越感。

    我很想反駁,很想說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處境和難題,但在不清楚自己反駁的是什麼之前,所有作為都顯得不理性。就像無知如我,在第一屆或第二屆星光大道的決賽中,才真正認識李宗盛。

    為了反駁而搜證,下場如同那個久遠但我深愛的例子:韓愈為了反對佛教而鑽研佛經,卻讓佛教思想默化成人格的一部份。(這是高中某一堂國文課莫名記下的例子,多年後還深怕夢碎似的跟中文系朋友求證。)

    最近看馬世芳《耳朵借我》,當中有這樣一段。
    「自古以來,從來沒有哪個政權是被音樂唱垮的、沒有哪場革命是靠歌成就的,不過,一場沒有歌的革命,在集體記憶裡該是多麼失色呢。」

    今天是二二八。同樣,我們出生太晚,對這一大段歷史沒有強烈共鳴。
    但我會試著理解,從美麗島,從龍的傳人,從亞細亞的孤兒。

    書裡還有一章,寫萬能青年旅店,寫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狀態,我們這代人的無奈。
    我想起Youtube上一段影片,梁文道與陳丹青對談,「很多鄉下的孩子也不去學校了,就這樣在村子裡待著;也不是在等什麼,等,你至少會有個目標」。

    我想起課堂上,那個學生誠懇的對馬老師說,「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過得太爽、太舒服,都沒有可以反叛的東西了。」

    我想起科技界的他們說,機器人普及的未來,最大的悲哀是失去人生目標,也想起前幾天看到的文章。
    http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226540

    最後,我也推薦馬世芳同樣名為〈耳朵借我〉的廣播播目,非常適合在開車或慵懶的假日服用。


    網路書店連結

    博客來《耳朵借我》



    推薦文章

    Aron

    搭載商業思維的資料科學家,工業設計系畢業,曾任職知名品牌行銷企劃。下班後寫機器學習模型,寫網站,也寫文章。興趣是把Side Project當成創業題目來玩,把人生當成遊戲破關。

    facebook telegram

    推薦書單

   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:把自己當作平台,建立有效人脈網
    突破同溫層的社群人脈學:把自己當作平台,建立有效人脈網 ⭐⭐⭐⭐
    底層邏輯
    底層邏輯 ⭐⭐⭐⭐⭐
    消失的國界
    消失的國界 ⭐⭐⭐⭐⭐
    智識份子:換新你的概念直覺,做個複雜的現代人
    智識份子:換新你的概念直覺,做個複雜的現代人 ⭐⭐⭐⭐⭐

    發佈留言

    • * 表示必填欄位
    • 您填寫的電子郵件不會被公開
    • 請確認您的電子郵件正確無誤,當您的留言收到新的回覆時,我們會寄送通知信件給您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